游客
题文

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一定的光照条件且温度为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绿色植物吸收的光能转化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清水,重复上述实验,20min后,要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针筒的容量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调节。
(3)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___________(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在20℃、无光条件下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则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mL/h。
(5)如果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光照强度,结果20min后针筒的容量也维持在0.6mL读数处。但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20min后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针筒的读数大幅度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研究小组以酵母菌为对象探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每隔24小时定时取样,再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取样前,要将培养液摇匀,目的是 。制片时,首先 ,再 ,最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2)下图是一块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 个计数室。右下图是计数室中—个中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该中格内酵母菌数量应计为 个。

(3)该同学将试管中的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4)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据图甲,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e,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除草剂除草,其原理是对于杂草生长素浓度的范围是
(2)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3)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定强度的紫外线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步骤2:给予甲组适宜的可见光照射,给予乙组 照射。
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的 ,并测量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的含量。

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②是 。物质A是 ,该物质可以促进细胞③ 增殖分化为④ 和⑤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为
(3)由图乙可知,人体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破坏。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乙酰胆碱释放,并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瞬间引起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4)人被α-银环蛇咬伤后,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原因是

下图一是人体下丘脑参与的部分生理调节过程,图二表示人体信息分子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当人体的渗透压 ,图一中的物质c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结构b代表 ,物质c的作用是
(2)若图一中物质e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物质e的分泌量除了d的调节外,还受 激素的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3)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构成反射弧的 。若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是来自神经元,该物质为 。如图二,2013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研究发现,神经元内的这种物质以“细胞囊泡”的形式在细胞中传递。与细胞囊泡的形成、传递关系最密切细胞器的是 。最终细胞囊泡与细胞膜上的蛋白复合物融合,从而使该物质释放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 性。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 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 ,其水的来源为[ ](填字母)。
(2)图乙中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 ;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3)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
(4)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原因是乙图中④内存在着 等缓冲物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