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19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D.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译文:
(2)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译文: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选自《李义山文集》,有删略)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其环两山之间谓:算是,算作
B.清声而便体便体:体态轻便
C.廓其有容廓:广阔的样子
D.膏吾车兮秣吾马膏:加油脂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作者对“穷居而野处”山林生活赞赏和对趋炎附势、投机钻营小人嘲讽的一组是

A.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B.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
C.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D.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送友人归隐的序言。作者借李愿之口写了三种人: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以及“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从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三种人的态度是不同的。
B.文章最后一段,用一首古诗的形式和浓郁的抒情笔调,咏叹、赞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羡之意。
C.本文在写作艺术上很具有特色,融铺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兼有辞赋、骈体、散文之美。
D.文中韩愈的观点很明确,他并不是厌恶报负于当代大丈夫的所作所为,而是自己不能侥幸得到,于是安于命运过着贫寒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
兴贤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23.本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分)
24.对“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的情况,也都是相同的。
B.然而这中间由盛世到末世的转变,也都是一致的。
c.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之间的关系,也都是相同的。
D.然而这中间盛世到末世的道理,也都是一样的。
25.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4分)
A.对于人才的重要性,连普通人都是能够认识到的。
B.人才对振兴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作者认为盛世人才辈出,而衰世人才凋零。
D.题为”兴贤”,意思就是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
E.盛世的君王重视人才的作用并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F.对人才截然不同的态度,会导致国家命运的迥异。
26.(4分)文章运用了许多史实,从写法上看,起到了□□□□的作用:由此可见,作者写这
篇文章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心胃痛一症,《内经》条目甚多,先辈名公,分为九等,极为详尽。《金鉴》遵之,编为歌诀而莫不有虚实之分,可谓无遗蕴矣。
曾忆邻村有医士姓王名维藩者,余同谱弟丹文茂才之族叔也,故业医.货药饵。邻有妇人病胃痛者请王治之,王用《海上方》中失笑散,服之立效。后凡有患心胃痛者。王辄以失笑散治之,效否各参半。王素食洋烟,一日自觉胃痛,亦自取失笑散服之,痛转甚,至夜半痛欲裂,捣枕椎床,天未明寂然逝矣。
因思失笑散为逐瘀之药,王之邻妇必因瘀血凝滞,故用之立效。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若概以失笑散施治,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王用失笑散不知曾杀几人,故己亦以失笑死,殆冥冥中之报也。业医者,可不多读群书,以求其是乎。                ——《醉花窗医案》
17.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分)
(1)《金鉴》遵之(     )    (2)邻有妇人病胃痛者(     )
(3)王辄以失笑散治之(      ) (4)殆冥冥中之报也(      )
18.“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是___(2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故业医,货药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0.医士王维藩服用失笑散丧命,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五十八》)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B.役于盐场,不胜艰苦
C.博学多闻,书画绝伦
D.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B.逾月,掀儿自归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C.役于盐场,不胜艰苦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以字呼之而不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孟頫才气出众的一组是()
①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②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③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④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⑤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⑥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他曾隐居江南,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元世祖的器重,尽管朝中对此有异议,但元世祖仍委以重任,尚书省刚设立便让他起草诏书。
B.赵孟頫才智出众。他分析赵全案件复杂的背景,认为王虎臣必会公报私仇,不宜派去查
案;他看出元掀儿的同役者是被冤枉的,特意拖延判案的时间。
C.赵孟頫文学、绘画、书法的造诣很高,且兼通佛、道学说的要义,故深得元世祖的喜爱与赞赏,元世祖称他诗文能与李白、苏轼齐名,书画则名冠天下。
D.赵孟頫的书法闻名天下。他的书法作品也被天竺国尊为瑰宝。然而,他书画的才能与名声却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地了解他。
15.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译文: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译文:
(3)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2——67题。
陈寔字仲弓,颖川许人也。出于卑微。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复再迁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以沛相赋敛违法,乃解印绶去,吏人追思之。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①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颖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在乡闾,平心率物。其中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②归罪。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已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注:①张让:东汉颖川人,贪婪残暴。②颡:额。
6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密托许令托:委托 B.白欲禁之禁:拘押
C.讼以求直直:正直 D.寔乃独吊吊:慰问丧家
63.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同县杨吏以疑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B.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乃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其勿有所拘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6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陈寔“宽容大度”的一组是
①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②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
③以沛相赋敛违法,乃解印绶去④乃请囚焉
⑤寔乃独吊焉⑥令遗绢二匹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6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同乡杨吏怀疑陈寔杀人,陈寔因而遭到官府的拷打,最终查无实据而获出狱。等到陈寔做了督邮,反让县令召请杨吏。
B.邻县的大量流民涌入太丘,陈寔派各县的县令处理此事,有的官员担心有人告状,陈寔讲清道理后,官员们很信服,结果也没有人告状。
C.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力极大,张让的父亲死后,葬在家乡颖川,虽然颖川郡的官员都参加了葬礼,但除了陈寔,颖川名士没有谁前往吊唁。
D.陈寔发现了盗贼躲在屋梁之上,他召集子孙,严肃地教育子孙,有意让盗贼听到,盗贼听后,跳到地上叩头认罪,陈寔又耐心开导他,并送绢给他。
66.下列对陈寔的评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寔对杨吏可谓以德报怨,施恩又不图人知,这种容人之雅量,令人佩服。
B.陈寔对流民没有采取拘押的方法,而是开导他们并遣送他们回原籍,这表明了他仁厚爱民。
C.陈寔受党锢之祸的牵连,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逃跑躲避,而是主动入狱,这表明了他的耿介。
D.陈寔参加张让父亲的葬礼后得到张让保护,这件事说明陈寔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灵活变通,也说明他富有预见性且善于保护自己。
6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不就狱,众无所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