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要求:请以“没有以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作文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命题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除夕夜、元宵节,一对兄弟没有灯笼,他们的父亲省吃俭用买了一个灯笼,但是却没有蜡烛。父亲说:“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眼前。” 他找来了两个旧的墨水瓶,清洗干净,倒进去煤油。又找到母亲缝补衣物废弃的线头,用来做灯芯。
这一个除夕之夜,我们兄弟两个提着灯笼出去的时候,成为了伙伴们的焦点。伙伴们就都让他们的父亲来向我们的父亲请教,父亲也只是笑了笑,又说:“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的眼前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②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崔卫平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2)2015年1月,权威媒体发布《2014年中国图书消费报告》,报告中显示图书消费量较去年有明显增加,且报告标题中,用“消费”代替了去年的“阅读”。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同学甲:消费量的增加体现了国人阅读量的增加,全民“阅读”是可喜的事。
同学乙:我不认同。消费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阅读量的增加,图书消费了并不意味着阅读了。
同学丙:是的,阅读无法用数据衡量。“消费”是商业用语,而“阅读”是人文词汇。
同学丁:“消费”与“阅读”的背后到底反映着国人怎样的价值取向?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鸟和巢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棵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风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挂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依然存在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标题:①“放下”②“不放下”。请任选其一作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明代《笑林》中的一则笑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