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 | 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 |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材料所示的变化,其主要目的在于()
A.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 B.实现“平均地权”的思想 |
C.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材料中的“我们”是指()
A.中国国民党 | B.中国共产党 |
C.共产国际 | D.其他民主党派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史观不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相同。(一)不同的史观有:①文明史观;②革命史观;③现代化(近代化) 史观; ④社会史观。(二)下面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甲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乙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丙说:“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丁说:“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 | B.④——丁 |
C.③——丙 | D.②——乙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A.人民政治上翻了身 |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
D.标志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