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本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英国首先仿行考选制度,美国也渐取法,大凡下级官吏,必要考试合格方得委任……但是只能用于下级官吏,并且考选之权仍在行政部之下……在君主专制国中,选拔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孙中山的这一议论旨在说明
A.考试权体现西方自由平等 | B.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C.科举制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 D.考试权能为共和体制服务 |
美国1787年宪法最具有创新性的内容是
A.建立中央集权 | B.议员由选举产生 | C.实行三权分立 | D.开创代议制政体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C.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D.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
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 B.皇帝的重视 | C.罗马的扩张 | D.法学家的努力 |
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 B.宣布“休妻”无效 |
C.要求男子赔偿 | D.干脆不予理睬 |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
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