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1920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这表明
A.改造中国与世界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是改良 |
B.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积极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 |
C.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
D.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
下图中的“童谣”应出现于()
A.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
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