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加利福尼亚州位置及断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自然带均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B.两地均位于小麦和林牧业区 |
C.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的转换 |
D.两地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
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山地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季节
A.适宜到北极地区科学考察 |
B.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北迁徙 |
C.北京日出时间约为5:30左右 |
D.天山雪线位置为全年最低 |
下表是冬至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地点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① |
7∶15 |
18∶45 |
② |
3∶00 |
17∶00 |
③ |
21∶20 |
6∶40 |
④ |
11∶20 |
0∶40 |
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 B.②④①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①④ |
表中③地位于②地的()
A.东南方 | B.东北方 | C.西南方 | D.西北方 |
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右图为某日某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 | B.20°N | C.20°S | D.23.26′N |
某地当日比图中甲地的夜长时间略短,却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该地应位于甲地的( )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图2中四幅小图,能正确表示乙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A.a图 | B.b图 | C.c图 | D.d图 |
右图为“不同纬度一年中昼长变化折线图”,a、b、c 为三个不同纬度上所做出的折线,①②③④为不同的日期, 读图判断下列小题。在a纬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经常可以看到极光 |
B.一年中有半年极昼 |
C.每天夜晚均能用北极星确定方位 |
D.终年高温多雨 |
如果b地在北半球,则在③日期前后()
A.北京地区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
B.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
C.黄河和叶尼塞河同时出现凌汛 |
D.此日过后大连的昼小于夜 |
根据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下列小题。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1:1000万 | B.1:10000万 | C.1:500万 | D.1:5000万 |
图中四地()
A.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B.甲、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
C.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 |
D.甲、丙两地日出、回落时间相同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四地均位于西半球太平洋上 |
B.图中四地自转线速度相同 |
C.物体从甲地向南做水平运动,将向西偏 |
D.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丁地位于北京的西南方 |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农作物 |
生长期平均气温(℃) |
≥10℃积温(℃) |
降水量(mm) |
日照时数(小时) |
① |
18~30 |
>3500 |
>600 |
>800 |
② |
20~30 |
>3500 |
350~1000 |
>2000 |
③ |
15~18 |
>1600 |
200~500 |
>800 |
④ |
20~30 |
>8000 |
>1500 |
>2000 |
四种农作物中,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不足 | B.水分条件不足 |
C.水热配合不好 | D.光照条件不足 |
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③的是()
A.湄公河三角洲平原 | B.伏尔加河一顿河流域 |
C.美国西南部 | D.澳大利亚东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