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周必大传
周必大,字子充,号平园老叟。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
孝宗践祚,除起居郎。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
权给事中,缴驳不辟权幸。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曾觌、龙大渊得幸,台谏交弹之,并迁知阁门事,必大与金安节不书黄,且奏曰:“陛下于政府侍从,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人委曲迁就,恐人言纷纷未止也。”明日宣手诏,谓:“给舍为人鼓扇,太上时小事,安敢尔!”必大入谢曰:“审尔,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退待罪,上曰:“朕知卿举职,但欲破朋党、明纪纲耳。”旬日,申前命,必大格不行,遂请辞去。
久之,差知南剑州,改提点福建刑狱。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领史职。未几,辞直学士院。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必大奏曰:“昨举朝以为不可,陛下亦自知其误而止之矣。曾未周岁,此命复出。贵戚预政,公私两失,臣不敢具草。”必大出国门,除建宁府。必大至丰城称疾而归。后必大三请辞,以此名益重。久之,除敷文阁待制兼侍读、兼权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劳之曰:“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
除兵部侍郎,寻兼太子詹事。奏言“太宗储才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储才为治平、元佑之用。自章、蔡沮士气,卒致裔夷之祸。秦桧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愿陛下储才于闲暇之日。”上日御球场,必大直谏之。久雨,奏请减后宫给使,宽浙郡积逋,命省部议优恤。
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拜左丞相。庆元四年薨,谥文忠。有《平园集》。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
注:①践祚:即位,登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缴驳不辟权幸辟:避开 B.朕知卿举职举职:尽职
C.自章、蔡沮士气沮:沮丧 D.逐人才,流弊至今流弊:相沿而成的弊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
B.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愿陛下储才于闲暇之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必大至丰城称疾而归/(亚父)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下列各组句中,能直接表明周必大不善逢迎,刚正不阿的选项是(  )
①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 ②必大与金安节不书黄
③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
④审尔,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 ⑤贵戚预政,公私两失,臣不敢具草
⑥后必大三请辞,以此名益重 ⑦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
⑧上日御球场,必大直谏之。

A.②⑤⑦⑧ B.①②③⑦ C.②③⑤⑦ D.④⑥⑦⑧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
(2)给舍为人鼓扇,太上时小事,安敢尔!
(3)旬日,申前命,必大格不行,遂请辞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本题考查学生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采之可 茹:吃
B. 皆竞 献状 秀:开花
C. 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 耶 狎:接近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号之为"匡山" 不如善遇之

B.

蛟龙潜其中   州司临门,急星火

C.

可挈尊罍饮 与嬴不助五国也

D.

以'看松'名庵 今其智反不能及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4.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B. 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 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 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后遂以 令 著:显著。
B.天下之疑 释:消除。
C.不行 格:搁置。
D. 永和 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 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 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 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 丹青     工:主管。
C. 予以此图 之  质:询问。
D. 礼宜昏    昏:结婚。
2.

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A.

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B.

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

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

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3.

文中加点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2.

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

3.

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父不愿其 然:这样
B. 即尊位 及:等到
C. 时台 ,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 丰尝于人中显 二弟 诫:警告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 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 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译文: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