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向首相柏特曼的一件呈文中称:“在英国的对华商业中心,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更为显著。但是,只要英、日同盟要求在新中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利益将促使其他列强一致行动”。这里的“新中国”是指( )
| A.中华民国 | B.太平天国 | C.中华人民共和国 | D.南京汪伪政权 |
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教材中出现的二战后的“西方”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
|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
|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
“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
。造成这种“不成功”的原因是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 B.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
| 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
“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多快省”。以上这幅对联最早应该出现于上世纪:
| A.50年代末 | B.60年代末 | C.70年代末 | D.90年代初 |
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根据西藏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布达拉宫广场修建了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该纪念碑落成的时间应该是
| A.1991年 | B.1999年 |
| C.2001年 | D.2009年 |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 B.欧洲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 |
|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