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
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 )
A.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 B.“中体西用”的观点 |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 D.还政于民的主张 |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所蕴含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
B.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
C.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 |
D.儒家学说是其指导思想 |
洋务运动时期,恭亲王奕认为“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他所说的“久远之谋”指的是( )
A.设立外务部开展近代外交 |
B.引进西方轮船、枪炮制造技术 |
C.从学习“西艺”到学习“西政” |
D.建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是( )
A.洋务派对守旧派的抨击 |
B.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
C.革命派对保皇派的抨击 |
D.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