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与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当时
| A.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 | B.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 |
| C.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 | D.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
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 A.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
| C.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
| A.皇权独尊 | B.皇权专制 | C.君权神授 | D.皇位世袭 |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 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
|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 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
图1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嫡长子继承制 |
|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
| C.“国”与“家”结合 |
|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极”;到了80年代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 |
| B.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 |
| 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
|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