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村在池塘养鱼的同时,在水上种植空心菜、茭白、水芹等蔬菜,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和 。
(2)池塘养鱼所用的饲料,鱼食用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排泄到水中后主要被A
(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解;若A过量繁殖,则A会过量消耗水中的 ,不利于鱼的生长。
(3)蚜虫是危害蔬菜的害虫。为了防止蔬菜的减产,养殖者向鱼塘中施放了一定的七星瓢虫,对蚜虫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调查蚜虫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据图分析,蚜虫的种群密度下降最为明显的时间段是 ;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导致8-9月份蚜虫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下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①~⑦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
(2)由③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产生的生理效应是 。
(3)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 和 ,这两种方式分别由 和 调节。
(4)严重腹泻时会导致 ,此时应及时补充 。
请观察下列某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液体中主要物质的浓度表,根据此表分析说明有关问题:
A液(g/100 mL) |
B液(g/100 mL) |
C液(g/100 mL) |
|
蛋白质 |
0 |
8 |
微量 |
葡萄糖 |
0 |
0.1 |
0.1 |
无机盐 |
1.25 |
0.72 |
0.75 |
尿素 |
1.8 |
0.03 |
0.03 |
尿酸 |
0.05 |
0.004 |
0.004 |
(1)_________液为血浆,________液为原尿,________液为尿液。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2)该人的肾功能是否正常?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液中尿素浓度比B液和C液显著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见图2-2),请回答:
图2-2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的传染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在给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B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__。
(4)若给人注射疫苗,从而使人获得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___________。
(5)特异性免疫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即抗原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阶段)、__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______阶段。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RNA。图1-2-8为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1-2-8
(1)图中的3表示病毒正在浸入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细胞内的是病毒的____________。
(2)4~5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在6~8的过程中,6中的腺嘌呤与8的____________互补配对。
(3)图中淋巴细胞指的是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的死亡,使患者丧失了__________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
(4)HIV有Ⅰ、Ⅱ两种类型,其中HIV-Ⅰ型又分为A、B、C、D、E、F、G7个亚型。HIV-Ⅰ型的基因组共有6个基因和数个调节基因。其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率分别为:pol3%,ltr5%,gag6%,env22%。有研究指出HIV有100种不同的形态,有20%的遗传物质因人而异。众多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HIV疫苗的主要障碍。HIV众多变异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_的结果,这种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植物无土栽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请分析:
(1)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液和无土栽培时所用的营养液相比,前者( )
A.必须含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B.必须含有机物
C.不一定含有植物激素 D.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
(2)组织培养技术不能直接用于( )
A.快速繁殖 B.培育无病毒植株 C.植物产品的工厂化生产 D.培育抗病毒植株
(3)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植物体时,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染色体分离
(4)Mg是植物体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某同学利用无土栽培技术设计以下实验来验证是植物的必需元素.
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
①进行无土栽培过程中,要不断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他能得出实验结论吗?为什么?请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