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下图,完成下题。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 B.河谷变宽 | C.湖泊分流 | D.湖水补给量减小 |
下图为“2007年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
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
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 |
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优化农业结构②实施人工增雨③降低水费价格④推广节水技术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按照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中四地()
A.属于同一自然区 | B.分属两个自然区 |
C.分属三个自然区 | D.③④属同一自然区 |
影响沿图中①、②、③地一线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 B.水分 |
C.地形 | D.光照 |
下列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区域是根据自然要素划分的 |
B.—般来讲,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结构的—致性 |
C.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土壤和气候 |
D.区域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扩大各区域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 |
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下列小题。图中M界面为()
A.地表 | B.莫霍界面 |
C.软流层 | D.古登堡界面 |
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
B.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 |
C.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 |
D.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 |
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于2013年6月22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l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回答下题。甲、乙、丙三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乙、甲、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