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A地区(虚线内)的常见地形类型是                                                                          。在图乙中,B地区的特殊地貌是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和                 
(2)简要叙述图乙中铁路线的分布特点。
(3)摡述图乙自然地理的主要特点。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和首都马尼拉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菲律宾人口9223万,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该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二战后一直不能自给。

(1)说出甲地的板块边界类型,并简析板块运动对吕宋岛地形的影响。
(2)简述菲律宾稻米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
(3)简述马尼拉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30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0.2%
44.1%
6.2%
1.3%
8.2%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耕地面积的几何中心逐渐北移(图甲)。

材料二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图(2003年-2008年)(图乙)

材料三我国新增耕地的降水条件(1990年—2000年)

降水量(mm)
<200
250—400
400—800
800—1000
1000—1600
>1600
总计
新增耕地(%)
10.9
14.8
65.9
2.1
4.6
1.7
100

(1)准确描述1985-2009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特征。
(2) 简述2003-2008年我国南北方耕地比重的变化状况,并比较减少面积流向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三,从生态角度说明1990-2000年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东北亚经济圈包括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中国和蒙古的东部地区。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图甲)

材料二 随着丙所在国家城市化的逐步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该国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该国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的农民在39岁以下。
材料三材料一中乙方框区域放大图(图乙)

(1)图甲中,丙所在的国家农业地域类型为,机械化程度较
(2)图甲中,甲、乙、丙三地气候显著,其成因主要是
(3) 图甲中,丙国的九州岛发展微电子工业需要的关键性条件为。(2分)
(4)图甲中,甲、乙两个工业区域中与鲁尔区的工业类型最为接近的是,并简述该工业区与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差异性。(3分)
(5)根据材料二,农民老龄化给丙所在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6分)
(6)根据材料三,分析乙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岛等高线地形图(左下图)以及该岛的气候资料图(右下图)

材料二该岛面积只有67,800平方公里,人口45万左右,且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该岛大部分地区被列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此古老而美丽的地方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之一。
(1)根据材料判断,该岛的气候类型为,这种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为
(2)与我国海南岛相比较,该岛发展农业最突出不利条件是
(3)甲城街道两旁路灯多由风力发电提供能量而不是由太阳能提供,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依据材料信息,分析该岛应如何因地制宜来发展本地经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