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王征在《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序文中说“兹所录者,虽属技艺末务,而实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这反映出王征主张( )
A.经世致用 | B.全盘西化 | C.中体西用 | D.末务救国 |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 | 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
C.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 D.地方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 |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消极无为 | B.仁政治国 | C.严刑酷法 | D.经世致用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有可能
A.否定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 B.要求政府减少社会福利开支 |
C.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 D.促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 | B.列强殖民扩张 |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自由贸易盛行 |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国王 | B.议会 | C.内阁 | D.最高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