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近代史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了“美国梦”?
(2)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先进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3)结合中国近代抗争史,你认为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抗日战争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下图为青春版《牡丹亭》剧照)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出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士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家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编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材料三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的理由。
(3)材料三说明了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4)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于其既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者,又在建筑设计上荟萃了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因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颐和园风景图二苏州街图三谐趣园
(1)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三图说明颐和园在建筑上如何融入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3分)
材料二
啊!颐和园的景致十分灿烂,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与血汗,也苦费了科学钻研!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干的唯一好事。她并没有意识到她从覆灭的海军中。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2)读完这首诗,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3分)
(3)请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描述或评价,说出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4分)

图片反映历史,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三胡夫金字塔外观图四长城图
(1) 图一的建筑理念是什么?仔细观察图二,归纳故宫建筑群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什么?(2分)
(2) 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特色?
(3) 分别概述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城市文明的历史最早,几千年来历史不断,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很多,现存古城很多,有许多古城的历史都在几百年以上,但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据调查,包括已经批准的国家级和地方级文物大概有50余万项,而在欧洲发达国家,例如法国,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文物就有200余万项,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中国在保护历史街区、历史遗迹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北京市的四合院、胡同现在已经决定不再拆了。过去提出改造旧城的政策,现在也应该转变为整治旧城和保护旧城的政策,一部分重点地区可以进行翻建。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伴随古镇风潮的兴起,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仿古建筑。这些仿古建筑,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建筑风格和情调,与明清宫廷建筑风格极其相仿。近年来,房地产商又把安徽、江苏一带的农村民居建筑风格开发进了别墅楼盘之中,苏徽风格的仿古建筑大面积崛起。总体看来,目前城市中的仿古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明清宫廷建筑风格,二是苏徽民居风格。
材料三历史街区保持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二战后西方经济复苏发展时期,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但是不久人们发现,推土机随意改变着城镇的面貌,若干文物建筑可能被保存,但历史环境被破坏,特色在消失。人们意识到,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在珂本,1975年修订法律,增加了保护“传统建筑群”的内容。法律规定,“传统建筑集中,与周围环境一体形成了历史风貌的地区”应定为“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加以保护,先由地方城市规划部门通过城市规划确定保护范围,然后制定地方的保护条例。国家择其价值较高者定位“重要的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指出中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受保护的古城文物在历史时限和数量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对旧城由“改造”到“整治和保护”的政策调整说明了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仿古”现象是对城市文明历史延续的重视和保护吗?请结合材料简述其理由。(5分)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帕特农神庙重要性在于,全世界介绍希腊的图片,如果只有一幅,那一定是它;如果有一本,那封面也必然是它。至少在形态上,它是希腊文明的第一象征。帕特农神庙的魅力,在于神化,在于历史,还是在于建筑艺术?我认为,一切审美对象给人的第一震撼必然是外显形态,因此帕特农的力量,也首先在于无与伦比的造型美。”
——余秋雨
材料二 (如图)建立于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斗兽场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上,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罗马斗兽场气势非凡,就其规模和科学合理的设计,足以与现代的体育场相比。尽管经历了世事沧桑,斗兽场留下的是一个残存的遗址,但我们仍然能从这片遗址上看到当年斗兽场的繁华,感受到两千年以来保护这片遗址的艰辛和良苦用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出帕特农神庙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大斗兽场是如何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的?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