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个人追求他白己的自觉的预期目的来创造他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在这里,恩格斯
A.肯定了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性意义 |
B.提出历史合力论 |
C.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历史依据 |
D.基于“民本”思想而提出 |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民主的权利 |
C.实现了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目标 | D.推翻了中国两千来年的封建制度 |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根本意义在于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
C.提出了共和国的主张 |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
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这段材料表明
A.《天朝田亩制度》从未实行 |
B.《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有所显现 |
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范围仅局限在安徽、江西两地 |
D.《天朝田亩制度》有反封建性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商品滞销 | B.战争赔款太少 | C.清政府的抵制 | 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
“先苦后甜奇怪味道的中国茶叶,诱发了西方对东方财富的掠夺。由茶叶和罂粟这两种植物引发的战争,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关于这场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国家除了英国还有法国 | B.俄国是最大的获利国 |
C.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 D.中国被迫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