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方战史关于二战时期中日军队作战情况的报告里写道:“热带森林内的战斗,原本是我军的特长,但在障碍物和猛烈的迫击炮火面前,则无法发挥威力,无论在哪一战场,都是由于敌人逐次渗透到侧背而被迫撤退。特别是由于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发挥强大威力,……经常出现战况逆转。”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 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 | 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 |
| C.海南岛中共琼崖抗日游击队 | 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 |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将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维护统治 |
| B.通过分封同姓子弟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 C.通过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
| D.通过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下图为马克•格特勒《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心灵的巨大创伤 |
| 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光学技术 |
| C.人们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
| D.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 )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 A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 B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
| C |
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 |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
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美国提出了打击“邪恶轴心”的说法。据统计,小布什在319次讲话中,用了1000多次“邪恶”这个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 A.美国全球遏制理论失灵 |
| B.中东动荡威胁世界和平 |
| C.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 |
| D.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 |
如何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 |
| 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 |
| C.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 |
| 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