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
H+、Ag+、Mg2+、Al3+、NH![]() |
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
Cl-、Br-、I-、CO![]() ![]() |
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1)探究一: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其对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沉淀减少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
乙同学检测到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
5.6 L |
11.2 L |
22.4 L |
n (Cl-) |
2.5 mol |
3.0 mol |
4.0 mol |
n (Br-) |
3.0 mol |
2.8 mol |
1.8 mol |
n (I-) |
x mol |
0 |
0 |
①当通入Cl2的体积为5.6 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科学家通过X射线推测胆矾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图中虚线表示的作用力分别为
(2)在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先出现蓝色沉淀,最后溶解形成深蓝色的溶液。写出此蓝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3)SiCl4与SO42一互为等电子体,预测SO42一的空间构型为
(1)前三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化学键极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分子式)。
(2)物质形成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根据下表数据,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 (填物质字母代号)。
代号 |
物质 |
结构简式 |
水中溶解度/g (25℃) |
熔点/℃ |
沸点/℃ |
A |
邻—硝基苯酚 |
![]() |
0.2 |
45 |
100 |
B |
对—硝基苯酚 |
![]() |
1.7 |
114 |
295 |
(3)电负性的大小:C___________O,键能的大小:HBr___________HI。(填“>”、“=”或“<”)
氯化铬酰(CrO2Cl2)在有机合成中可作氧化剂或氯化剂,能与许多有机物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基态铬原子的外围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铬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铬原子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一种金属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晶胞中含有金属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⑵CrO2Cl2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CCl4、CS2等互溶,据此可判断CrO2Cl2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⑶在①苯、②C2H4、③CCl4、④CO2五种有机溶剂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填序号),CO2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
、某芳香族化合物A的水溶液呈酸性,测得A分子中无酚羟基。A可发生下图所示转化,其中F为五元环状化合物;G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F和G互为同分异构体;H和I都是医用高分子材料。
请回答:
(1)E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 。
(2)③的反应类型是 。
(3)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4)A与H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 。
(5)D与足量X溶液反应后可得到C7H5O3Na,则X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分子中不含环状结构
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有甲基
、A—J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高熔点物质,D是一种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H与I反应所得难溶物化学式为 。
(2)C与D在高温下的反应在冶金工业上称为 反应
(3)写出G→J、J→D的化学方程式:___ 、 _
(4)A→H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I物质能用于净水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