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漠河北极村(53.5°N, 124°E)是位于中国最北部的一个边陲小村,素有“北极村”之称。下图是与漠河同纬度地区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26′N,116°E B.23°26′S,116°W
C.23°26′N,64°W D.23°26′S,64°E

该日漠河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是

A.3时16分 B.3时32分
C.8时16分 D.8时32分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北京昼长渐长 D.赤道上正午物体影长最短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操场测量一直立杆的影子,当太阳高度为20°时测得影长为OA(OA的朝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在北京时间11:30时测得最短影长为OB(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山西 B.黑龙江 C.新疆 D.云南

图示日期前后,该地

A.太阳从西北方向落下 B.昼短夜长
C.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D.日出时间推迟

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摄氏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

A.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
B.地表缺少植被
C.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的变化幅度小
D.属于沙漠地区,大陆性强

关于乙、丙两地的正确判断是

A.乙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林带
B.乙处附近气候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C.丙处外侧的大洋有暖流流经
D.丙处为温带海洋气候

下列甲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乙图为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W1和W2两者皆无法通过地幔 B.W2造成的破坏最大
C.W1和W2可以在任何物质中传播 D.能通过地核的是W1

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3 000 km B.3 500 km C.4 500 km D.4 000 km

依据M、N、Q三地震台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某地区岩石与年均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据图分析,该地区地质史上不曾发生的内力作用可能是

A.水平挤压运动 B.水平张裂运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该地区地形的成因是

A.侵蚀作用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实地调查发现,图中甲地植被比乙地更加茂密,则该地区可能在

A.我国东部 B.欧洲西部
C.中南半岛 D.巴尔干半岛

下图中实线和虚线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线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河岸
B.河岸的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C.甲乙丙三处,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乙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不可能是

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B.防御洪涝,人工修堤
C.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D.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