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为X点时,叶表皮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当光照强度为b时,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 ,叶绿体消耗CO2的场所是 。
(2)图乙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 。
(3)现从新鲜的波菜叶和发的波菜叶提取色素,将提取液分别放入玻璃柱中进行实验,试管中气泡产生速率较慢的是 。
(4)(E表示光照强度)甲图曲线中,当E<X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 ;当E>X时,限制作物所产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
现有甲和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斯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1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把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_____________破除细胞壁。
(3)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
(4)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______________。
(5)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有___________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_____________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这里只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下图甲示我区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__________________。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这种优势是通过______________
过程来实现的。
(3)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的反应。
(4)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在选择物种时应尽量_______________。
(5)请在坐标图乙(图一)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图一
(6)如图二的甲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在图二乙图中绘出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图二
将煮稻草所得的液汁放入大果酱瓶A中,放于野外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出现细菌、绿藻、丝状蓝藻、原生动物和一种小虫。持续观察二个月,发现瓶中的这些生物个体数几乎没有变化。另取一只大果酱瓶B,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和蛋白质水解物的溶液,从A瓶中吸取数滴液体加入B瓶中,定期在显微镜下检查B瓶内生物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在第50天时滴入数滴一定浓度的DDT,继续观察,发现生物个体数开始变化。开始小虫死亡,继而原生动物死亡,不久蓝藻和绿藻开始减少。请分析回答:
(1)持续观察二个月后的A瓶可看作是一个处于_______________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组成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
(2)据图分析,B瓶中细菌在最初几天数量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生物中二者间存在着取食和被食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入 DDT后,体内 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
甲拟谷盗(%) |
乙拟谷盗(%) |
温热 |
100 |
0 |
干热 |
10 |
90 |
湿温 |
86 |
14 |
干温 |
13 |
87 |
湿冷 |
31 |
69 |
干冷 |
0 |
100 |
①根据上表数据,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②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④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____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可判断为红绿色盲的是病,而另一种病属于染色体上性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Ⅱ8的基因型为;Ⅱ9的基因型为。
(3)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女孩概率为;如果只通过胚胎细胞染色体进行性别检测,能否确定后代是否会患遗传病?请说明理由。。
(4)Ⅲ14个体的乙病基因来源于I代中的。如果Ⅲ14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只考虑乙病),从优生的角度来看,适合生(男孩或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