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这一做法
A.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C.破坏了工农联盟 | D.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杭州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了我国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
B.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
C.力争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封锁的外交姿态 |
D.“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
2011年6月24日的党建新闻网网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功的历程,也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表现是
A.纠正陈独秀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B.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
C.开始缔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
D.提出了城市暴动的方针 |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
C.希望得到工人阶级的支持 | D.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
美国历史学家J•布鲁姆说:1787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一个国家平等的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新政体的建立彻底实现了人人平等 |
B.联邦制民主共和国是大国最为适合的政体 |
C.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是重大的制度创新 |
D.美国政体的优越性在于实现了对政府权利的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