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美日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A 本土远离战场,免遭战火,并利用战争大发战争贸易财
B 远离战争,并发动对邻国的侵略战争
C 共同占领中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D 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民族主义精神得到发展
“一战”造成了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下列哪一项不是西欧衰落的表现:
A 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大幅下降
B 欧洲人的精神受到重创,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C 西欧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心位置
D 英国成为债务国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B 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C 马恩河、索姆河战役都发生在西线战场
D 战争进入僵持局面,对同盟国十分有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的参战 B 日本的参战
C 美、中等国的参战 D 巴西的参战
1895年,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A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 与英国在全球进行经济竞争
C 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