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
|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
|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
|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
|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 C.巴黎公社的建立 |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
|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钱秉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
|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
| 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
在英国历史上有所谓的小“三角贸易(如图所示)”,其整个过程基本控制在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
| B.印度财政收入增加,经济发展迅速 |
| C.财富流向英国,促进英国的近代化 |
| D.三国贸易互惠,促进了各自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