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白宫岁月》中这样记述了他在1971年的一段经历:“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美国不再支持“台独” |
B.美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了“三通”,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
D.美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见下图),即政府对粮食、棉花、食用油等采取统购统销政策。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证了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 |
B.是在物资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实行的 |
C.缓和了生活必需品的购销矛盾 |
D.在当时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
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联合国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关贸总协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B.农业合作化高潮 |
C.“大跃进”运动 | D.改革开放时期 |
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 |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 |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 B.耜耕 | C.石器锄耕 | D.铁犁牛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