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
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继承了商周形成的
①郡县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使民族工业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
B.反动派是真正维护民族基础的力量 |
C.挖掉“民族基础”,开拓“世界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进步 |
D.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暴露了它的自私与短见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参会代表们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②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③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④为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受迫害的同志恢复名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1950的1月5日杜鲁门对国务院起草的台湾声明稿作了修改,从“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建立军事基地或使台湾脱离中国”一句中删去无意使台湾脱离中国的字样,同时把“无意”变成“目前无意”。从杜鲁门的修改中可以看出()
A.他为将来美国干涉台湾、分裂中国“留有余地” |
B.美国害怕卷入中国内战 |
C.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
D.美国为进行朝鲜战争而急于从台湾问题脱身 |
1929年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华访问南京政府就尖锐指出:“在相互对立的政府、党派、军阀的争夺中,最终获胜的那一方并非因为用武力取得了统一,而是因为赋予了人民其内心深处最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从汤因比的话中可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汤因比大力支持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 |
B.汤因比对南京政府的所作所为深感失望 |
C.汤因比对南京政府的所作所为歌功颂德 |
D.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即是“人民其内心深处量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