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三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因此“一国两制”构想在三个地区实施的内容不完全一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归祖国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制度不变 | B.我国要对“三地”恢复行使主权 |
C.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D.都享有高度自治权 |
环球时报记者李洁思台湾报道:2008年7月21日,陈水扁卸任后首度以 “被告”身份出庭。一位老伯伯从背后一记“无影脚”踹了陈水扁屁股,声称:“我是代表十几亿中国人踹陈水扁。”这说明
A.“一国两制”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识 |
B.“台独”势力在台湾已经受到法律的严惩 |
C.“台独”不得民心,受到人民的唾弃 |
D.国共两党已经实现第三次合作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 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
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C.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 D.中共十六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