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这说明(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暴露出来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目前,全球共有17291种已知物种有灭绝危险,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物种甚至在发现前就已经消失。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而人类也正面临着生存基础日益缺失的危险。这表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②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发展不是普遍的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任何事物的运动规律不可违抗的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苏小妹曾用对对联的方式刁难丈夫秦少游,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开窗前月”,秦少游苦思冥想,急得额头上沁出汗珠。忽然,听到一声“啪”响,只见一粒石子飞入湖中,顿时波光粼粼,玉盘似的月影凌乱于水中。秦少游冲口说道:“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个对联产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C.意识是人脑急中生智的产物 |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在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A.人类无法知道自然的奥秘 | B.实践比认识重要 |
C.实践出真知 | D.普通动物的某些智慧比人强 |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
C.实践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 D.认识和实践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