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驳之曰:“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左转修武令左转:左迁,降职 |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赤子:婴儿,小孩 |
C.而群贼弭息矣弭 :更加 |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典:掌管,主持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明的治绩留任。 |
B.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 |
C.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三空”时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2)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其意甚恨恨:遗憾 | B.又以亲戚故,甚狎 狎:亲近 |
C.吾始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 D.说大人,则藐之藐:轻视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
B.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
D.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
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
B.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
C.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
D.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4分)
(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4分)
(3)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4分)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 有 之 父 兄 当 以 为 忧 不 可 以 为 喜 也 切 须 常 加 简 束 令 熟 读 经 学 训 以 宽 厚 恭 谨 勿 令 与 浮 薄 者 游 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选自《陆游家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离魂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有位优秀的幕僚)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跣足:光着脚 |
C.倍道兼行,数月至蜀倍道:离开大路 |
D.见在舟中见:通“现”,现今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②女闻而郁抑
倩娘徒行跣足而至④覆载之下,何颜独存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⑥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京城。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2)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
(3)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
从文言句式的角度,对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②见犯乃死,重负国③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④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⑥而彼且奚适也
⑦今臣亡国贱俘⑧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①③ / ②⑧ / ④⑦ / ⑤⑥ | B.①⑦ / ②③ / ④⑥ / ⑤⑧ |
C.①⑦ / ②⑧ / ③④ / ⑤⑥ | D.①③ / ②⑥ / ④⑦ / ⑤⑧ |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占之罪也。 |
B.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缰宛之患。 |
C.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