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当世大略当:掌管 |
B.讽使就吏禄讽:规劝 |
C.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就:前往 |
D.我处士,宁与官府事与:结交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
②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
③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④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
⑤每画竞,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
⑥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冤在乡里颇为知名,申屠駉上任绍兴理官时曾经过杭州,虚心向王冕请教问题,并请求和他交往。 |
B.王冕擅长画梅花竹石,他的画作在当时便备受追捧;他喜欢画梅花竹石,与其高洁傲岸的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
C.王冕虽有当世大略,但怀有归隐之心,在北上游历之后,选择南归,在山水之间过起了放逸自适的隐居生活。 |
D.在危急关头王冕自报家门而免于杀身之祸,可见其名气之大;寥寥数语而让敌寇大帅心悦诚服,显示了他非凡的口才。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
②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 ,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恶;厌恶 |
B.不出闾巷而售者售:买入 |
C.吾请令公厌事可乎厌事:担任很多的事 |
D.行道![]() |
下列各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B.犀首见之夜驰之沛公军 |
C.愿谒行于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D.吾为事来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
B.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且见弃,轸不见楚何归乎?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佐,海州刺史。宝少事朱瑾为牙将,瑾之失守于兖也,宝与瑾将胡规、康怀英归汴梁,皆擢任之。自梁太祖陈师河朔,争霸关西,宝与葛从周、丁会、贺德伦、李思安各为大将,统兵四出,所至立功,历洺、随、宿、郑四州刺史。天祐六年,梁太祖以宝为邢洺节度使、检校太傅。庄宗定魏博,十三年,攻相、卫、洺、磁,下之,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八月,宝以邢州降,庄宗嘉之,进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天平国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待以宾礼,位在诸将上,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宝与李存审从明宗击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围而还。胡柳之役,诸军逗挠①,汴军登无石山,其势甚盛。庄宗望之,畏其不敌,且欲保营。宝进曰:“王深入敌境,偏师不利,王彦章骑军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归志,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情势已得,断在不疑。今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胜,设使余众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即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十八年,张文礼杀王镕叛,宝帅师进讨。八月,收赵州,进渡滹水,擒贼党张友顺以献。九月,进逼真定,结营西南隅。掘堑栅以环之,决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②。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万来援镇州,前锋至新乐,众心忧之。宝见庄宗,指陈方略,军情乃安。敌退,加检校侍中。三月,城中饥,王处瑾之众出城求食,宝纵其出,伏兵截击之。饥贼大至,诸军未集,为贼年乘;宝乃收军退保赵州,因惭愤成疾,疽发背而卒,时年六十。同光初,追赠太师;晋天福中,追封太原郡王。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
[注]①逗挠:军事用语,曲行避敌以观望。②郛:外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梁太祖陈师河朔 陈:部署 | B.契丹之寇幽州也 寇:盗贼 |
C.向晚皆有归志 向:迫近 | D.王其勉之 勉:努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正面表明阎宝“善谋略”的一组是( )
①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 ②每有谋画,与之参决③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 ④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⑤指陈方略,军情乃安 ⑥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
②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宝为梁邢洺节度使,后来庄宗进攻邢洺,连下诸城,只有阎宝守住了邢州,但孤城独 守,又无后援,最后阎宝率邢州部众归顺了庄宗。 |
B.庄宗很欣赏阎宝,对他![]() 的谋划与决断。 |
C.契丹入侵幽州,占据无石山,攻势强盛,庄宗担心不能![]() 情,陈说利害,庄宗很受震动,后来率军奋力攻山,大败契丹军。 |
D.阎宝有谋略,胡柳之战,庄宗听其言,大败汴军。契丹兵援镇州时,阎宝又在众心忧 |
虑的情况下陈说方略,稳定了军心。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
(2)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佐,海州刺史。宝少事朱瑾为牙将,瑾之失守于兖也,宝与瑾将胡规、康怀英归汴梁,皆擢任之。自梁太祖陈师河朔,争霸关西,宝与葛从周、丁会、贺德伦、李思安各为大将,统兵四出,所至立功,历洺、随、宿、郑四州刺史。天祐六年,梁太祖以宝为邢洺节度使、检校太傅。庄宗定魏博,十三年,攻相、卫、洺、磁,下之,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八月,宝以邢州降,庄宗嘉之,进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天平国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待以宾礼,位在诸将上,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宝与李存审从明宗击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围而还。胡柳之役,诸军逗挠①,汴军登无石山,其势甚盛。庄宗望之,畏其不敌,且欲保营。宝进曰:“王深入敌境,偏师不利,王彦章骑军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归志,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情势已得,断在不疑。今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胜,设使余众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即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十八年,张文礼杀王镕叛,宝帅师进讨。八月,收赵州,进渡滹水,擒贼党张友顺以献。九月,进逼真定,结营西南隅。掘堑栅以环之,决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②。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万来援镇州,前锋至新乐,众心忧之。宝见庄宗,指陈方略,军情乃安。敌退,加检校侍中。三月,城中饥,王处瑾之众出城求食,宝纵其出,伏兵截击之。饥贼大至,诸军未集,为贼年乘;宝乃收军退保赵州,因惭愤成疾,疽发背而卒,时年六十。同光初,追赠太师;晋天福中,追封太原郡王。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
[注]①逗挠:军事用语,曲行避敌以观望。②郛:外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梁太祖陈师河朔 陈:部署 |
B.契丹之寇幽州也 寇:盗贼 |
C.向晚皆有归志 向:迫近 |
D.王其勉之 勉:努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正面表明阎宝“善谋略”的一组是( )
①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 ②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③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 ④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⑤指陈方略,军情乃安 ⑥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宝为梁邢洺节度使,后来庄宗进攻邢洺,连下诸城,只有阎宝守住了邢州,但孤城独守,又无后援,最后阎宝率邢州部众归顺了庄宗。 |
B.庄宗很欣赏阎宝,对他![]() |
C.契丹入侵幽州,占据无石山,攻势强盛,庄宗担心不能![]() |
D.阎宝有谋略,胡柳之战,庄宗听其言,大败汴军。契丹兵援镇州时,阎宝又在众心忧虑的情况下陈说方略,稳定了军心。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
(2)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
注:①榇(chèn):棺材②謥詷,人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霸为帅,屯于开阳屯:驻扎 |
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诣: 来到 |
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 考:拷打 |
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祖之讨吕布也俯察品类之盛 |
B.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
C.清定海岱,功莫大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霸与战于逢龙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
①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 ②因与父俱亡命东海
③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 ④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
⑤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 ⑥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又把他藏匿起来, 太祖点名搜索,在臧霸那里找到了吕布。 |
B.在兖州叛乱中,徐、毛二人背叛太祖,后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太祖命刘备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对刘备说的一席话,使太祖改变了主意。 |
C.臧霸非常尊敬下邳令武周,曾到其舍作客。后来臧霸从事謥詷不遵守法度,武周就拘押拷打謥詷。霸却没有怪罪武周,反而更加亲善。 |
D.张辽讨陈兰,臧霸被调到皖地,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得前救陈兰。韩当阻止臧霸于夹石,被臧霸击败。孙权遣数万人分兵救陈兰,闻知霸军在舒城,立即撤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
(2)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3)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