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在日趋多样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感动中国》这一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对于感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感动,一定是属于整个社会群体感同身受的一种心理体会,是能让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判断。《感动中国》节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抓住了当今时代文化需求变化的脉搏,顺应了广大人民崇尚美好构建和谐的心愿,铸造起一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精神品牌"。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感动中国》成为当前引领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精神品牌”的原因。
材料二 节目创办以来的l l年间,100多位被评选出的“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他们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已经催生了更多共识,凝聚了更多正气,引发了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感动中国》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
材料三  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的事迹不同、美德各异,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动;但他们又都拥有“爱国”“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等宝贵的精神和品质,这些精神和品质又都升华为社会共同崇尚的理念和价值。
(3)这一现象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观点?请加以简要分析。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认识活动的目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协商民主是不同利益群体通过协商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一些国家的做法,如尊重彼此的利益、周对话代替对抗等,但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因此有必要依据自己的国情和需要来探索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1)结合材料一,从哲学角度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我国应该如何借鉴和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
材料二 中国民主政治的丰富性和当代社会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形式和类型的多样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台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协商民主的“开路先锋”人大立法协商和政府决策协商是近年来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创造性发展,基层民主协商是基层群众自治常用的形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氧化铝生产大国,但铝土矿储量少,对国外铝土矿的依赖程度高。内蒙古西部富集高铝煤炭资源,潜在高铝粉煤灰资源150多亿吨,远远超过全国已探明铝土矿资源总量。某电厂经过多年研究试验,自主开发了烧结法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技术,开创了国内外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先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材料二 由于缺乏电力外送通道,内蒙古的高铝煤炭目前只能外销掺烧,失去了提取利用价值。为此,国家发改委修订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支持企业高铝粉燥灰提取技术创新,鼓励建设煤电灰铝一体化循环产业基地,提高高铝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谈谈国家发改委做法的合理性。

(28分)“创造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想”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面是某地同学查找的三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请你参与活动。
【收入倍増人民幸福】在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中,南通市荥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南通亨在增强人民幸福方面,把提高人民收入作为出发点,通过就业培训做实“富民”工程;通过鼓励青年创业做实“创业”工程;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做实 “智民”工程。南通的做法与我们新一届政暑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不谋而合。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10分)
【中国梦想人民期盼】“中国梦”妁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 “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 的“价值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简要分析如何用“系统优化方法”来指导实现中国梦?(8分)
【积聚能量放飞梦想】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家常便饭。 而“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3)依据材料三,结合你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

(24分)关注民生推动改革是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庄严承诺,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有关问题
(1) 材料一


(1)分析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及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表l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关注民生,首先就要了解民生。“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 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为了进一步察民情、体民意,2012年12月, 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新一届党中央和中央政府要求各级机关要更加深入基层,要“接地气”听取基层群众不同的声音。“接地气”成了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工作妁新气象,深得民心。
(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强调“接地气”的依据。
材料三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写道:人类都有自私利已的天性, 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倘若^^壬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自 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有一双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政府不必 为此进行干涉。
(3)评析亚当•斯密的上述观点,并简要说明其对我们今天经济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6分)

(26分)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资源均衡配里,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 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 益分舡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保底收 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
材料二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D县注重用文化乐民、育民、惠民。突出文化引领作 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丰富新村建设内涵;突出文化特色品位,总体定位“民居风格协 调一致,色调清新淡雅”,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风韵;突出文化成果共享,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突出文化塑造功能,蝥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提振农民精气神。
(1)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该地实现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各项举措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说明D县新农村建设注重文化建设的原因?
(3)运用文化知识,说明D县是如何铸就新农村建设灵魂的?(ll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