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中华圆了民族独立梦 、百年奥运梦和港澳回归梦,也圆了经济富强梦、飞天入海梦和高铁航母梦。正是全国各族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的智慧和力量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也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行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最终成为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 的共同行动。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成真的认识。( 10 分)
(2)结合材料,运用“党的执政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梦”为什么能够实现?( 10 分)
材料一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某省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从发展条件看,该省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能源消耗严重。能源消费突出表现在:一是能源供应以省外调入为主,全省85%的煤炭、92%的原油从省外调进或国外进口。二是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两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用能源以重化工业为主。重工业能耗占到工业能耗的80%左右。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原来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和信息交流、资金融通以及劳务合作等领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冲击。为此,我们要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该省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材料一: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且明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温暖人心、令人鼓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实现“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材料一近几年,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日趋严峻。据中钢协预估,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可达10.2亿吨,产能过剩至少超2.2亿吨,约占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40%。
材料二
2013年10月28日—11月19日热轧钢材价格走势
材料三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到2012年底我国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
行业 |
产能利用率 |
钢铁 |
72% |
水泥 |
73.7% |
电解铝 |
71.9% |
平板玻璃 |
73.1% |
船舶 |
75% |
注:上述行业国际通用产能利用率均在80%以上
(1)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2)上述材料带来的危害是什么?(请讲三条)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解决材料一和材料三之间的矛盾。
截取某班级“中华文化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究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片段一《民族美食》
学生主持介绍,当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吃得精、吃得好,吃得有品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各地各民族各具特色的优秀美食文化。该片不仅刺激了人们的味蕾,还引起了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勾起了无数华人拳拳游子心和深深故乡情。该片播出后,受到了广泛赞誉。
(1)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
片段二《民族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时间 |
重要决策 |
十六届六中全会 |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十七大 |
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定位 |
十七届六中全会 |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定位的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国家定位。 |
十八大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
(2)根据片段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如何体现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片段三《民族能量》
学生主持介绍,在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家常便饭。 而“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3)根据片段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
材料 2013年12月22日凌晨,在地面的控制下,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了第五次互拍,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清晰全景照片,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我们为“嫦娥三号”而激动,很多人更被卫星的研制团队所感动。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了“嫦娥二号”。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他们“一切为了祖国”的精神永恒地镌刻在太空。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嫦娥三号”卫星研制团队是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
(2)弘扬载人航天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请你分别从国家、中学生角度简要谈一下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