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了什么计策?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做法是不足取的:( 2分)
一是:,二是 。
(2)简要谈谈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该怎样培养?( 4分)
答: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她)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道:“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众人笑推她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
“她”指谁?她因何事醉酒?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两个冤家”(宝黛二人)因何事而“闹”?他们是怎么“闹”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众人在芦雪庵依题即景联句,宝玉因联句最少而被罚酒。宝玉喝得酩酊大醉,误入栊翠庵妙玉处,折下了庵中一枝二尺来高的红梅。 |
B.袭人母兄要赎她回去,袭人死也不肯。回贾府,袭人却用赎身之事试探宝玉,借机给宝玉下箴规,宝玉满口答应。 |
C.秦可卿去世,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偏又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于是请来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
D.贾敬看上鸳鸯,要讨她作妾。鸳鸯拒绝了这个做主子奶奶的机会,而且在贾母、邢夫人面前铰发明志,誓言不嫁,终身服侍贾母。 |
E.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认为她在说“混帐话”,并且当众颂扬黛玉不会这么说。黛玉听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有子曰:“孝弟①也者,其为仁②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
[注]①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②为仁:践行仁德。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
答:
(2)对同一主张的阐述,上面两个选段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