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示材料为某次国际会议后发布的公报(部分),据此推断此次会议为()
| A.万隆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
| C.巴黎和会 | D.雅尔塔会议 |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 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 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 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 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
1923年《台湾民报》创刊,其创刊词说:“我们处在今日的台湾社会,欲望平等,要求生存,实在非赶紧创设民众的言论机关,以助社会教育,并唤醒民生不可了。……所以这回新刊本报,专用平易的汉文,满载民众的知识,宗旨不外欲启发我岛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气,以谋台湾的幸福。”这说明当时台湾深受以下哪一事件影响()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道教地位上升 |
|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
|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
|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
|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