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 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② 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 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④ 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
| B.促使一些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 C.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
| D.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
“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涨了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提高了65%。”该段材料显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社会生产率持续增长 | B.企业内部劳资矛盾尖锐 |
| C.工人工资水平下降 | D.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
| B.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
|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
| D.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 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的主要后果是()
| A.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D.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