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急速发展的贸易”和“政治自由化”分别指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请以史实说明,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中取得的突出成就。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如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现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令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问题: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述并评价孙中山思想的发展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问题: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的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摘自《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 的国家?
(2)美国革命是怎样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3)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对美国革命意义的认识表现出怎样的倾向?你如何认识美国革命的意义?
观察下面反映新航路开辟前后状况的四幅漫画,回答问题。
图l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图2的现象是由哪些历史事件引起的?
图3的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对英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图4的主题你是否同意?请说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