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徐珂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
| 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 | 
|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 | 
|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 | 
| 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 |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 )
| A.遵义会议 | B.国民大革命 | C.重庆和谈 | D.社会主义改造 | 
计量史学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导致图中所示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 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 | 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 
| 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 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不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 
| 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 
| C.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 
| 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社会宴宾堪代戏,笙箫锣鼓一齐鸣 | 
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的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16省,参与签名者达20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报告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影响是( )
| A.使立宪运动彻底失败 | B.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 | 
| C.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 D.列强放弃支持清政府 | 
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
| 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 
|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 | 
| 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 
| 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