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
|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
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③米开朗琪罗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⑤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名的《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具体表现是
| A.确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
| B.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 |
| C.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
| D.编订了《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善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
原则是
|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
|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