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中ab段是分裂,d段是分裂,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发生了。
(2)无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对应曲线的 段。
(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发生细胞中,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4)①细胞中染色体、DNA的数量比是 。
(5)由②细胞产生的子细胞④的名称是 。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5)华南虎有比较强的警觉性,并能迅速向猎物发起攻击。在这个过程中调节其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每空2分,共18分)有两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易感锈病(ddtt)。要利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育种小组提出了三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DDTT × ddtt→F1→F2------→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DDTT × 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DDTT和ddtt的种子幼苗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综合处理------→矮秆抗病新品种
(1)方案一的育种原理是。F2中选出的矮秆抗病的植株占全部F2植株的比例是,F2中选出的矮秆抗病的植株中不符合性状稳定要求的是。
(2)方案二的育种方法叫, F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改变染色体数目,用 _____________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此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是。
(3)方案三的育种原理是。
(4)三种育种方案中,育种的时间短且成功率高的方案是。
(每空2分,共8分)下列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
(3)Ⅱ6和Ⅱ7婚配后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每空2分,共14分)下面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③
(1)通过①过程合成mRNA,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其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
(2)②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参与该过程必须的细胞器___________。
(3)逆转录酶催化________(填序号)过程,能进行该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白化症是由于缺乏合成黑色素的酶所致,这属于基因对性状的________________(直接/间接)控制。
下表中列出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Ⅰ切割前后,分别含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越 。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Ⅰ,原因是 。
(3)与使用EcoRⅠ相比较,使用BamH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 。
(4)为了获取重组质粒,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 酶。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为了 。
(5)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 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