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细胞有了更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胚胎干细胞在基础生物学、畜牧学和医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囊胚期胚胎由                 、囊胚腔和滋养层组成。前者将产生胚胎的所有组织和胚外结构,后者形成胎盘。首先用免疫外科方法去掉囊胚外围的滋养外胚层,再将得到的细胞平铺于         细胞上以防止分化,在高血清浓度条件下培养数天后,ES集落开始形成,大约每隔7d 进行分散和重新平铺,分散的方法可以是微吸管机械分散,也可以用               消化分散。目前已得到未分化状态、具正常双倍体核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已传三十多代并可            保存。
(2)Weiss等用细胞融合实验证明,分化的细胞中存在“闲置不用”的结构基因。他们把大鼠肝肿瘤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融合成         细胞,筛选出含有两套肝细胞染色体和一套成纤维细胞染色体的细胞。这些细胞既保持了合成               细胞3种特异蛋白的能力,也合成了小鼠肝细胞的这3种蛋白,但是在正常的成纤维细胞中从不合成这些。由此可见,融合实验证实了小鼠成纤维细胞                                                                      
(3)由于细胞体积小,要通过显微操作装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手术和微量注射。显微操作技术可用于                       等技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胚胎分割移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截至11月29日,我国境内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91393例,死亡病例178例。这预示着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的传播进入高发期,各级部门应加强防控工作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图简单表示该病毒的化学组成,则图中的物质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已开始有计划地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假如某医务人员已接种该疫苗,请用简单的图示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入侵后,此人体内免疫系统发生体液免疫作用的主要过程。
最新研究报告称,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出现变异,变异发生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上,这种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
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HIV病毒都属于RNA病毒,但二者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不同(如下图所示),前者属于—RNA病毒,后者属于+RNA病毒。请结合所给信息填写右侧HIV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图中②和③所代表的物质(提示:①代表单链DNA):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该方法给人们战胜病毒带来新的曙光。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看其原因红细胞是,不具备病毒增殖的条件。衰老的红细胞成为,由人类的免疫系统清除。

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花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 A 地区 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3)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4)结论:
(5)分析与讨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 F 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 F 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①实验步骤:
②结果与分析: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 XYZ 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XY 分别是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这是生物进化的
(3)该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 W 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 w 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

人体细胞内含有抑制癌症发生的 p 53基因,生物技术可对此类基因的变化进行检测。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通常包括
(2)上图表示从正常人和患者体内获取的 p 53基因的部分区域。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在该区域的碱基会发生改变,在上图中用方框圈出发生改变的碱基对;这种变异被称为
(3)已知限制酶 B 识别序列为 CCGG ,若用限制酶 E 分别完全切割正常人和患者的 p 53基因部分区域(见上图),那么正常人的会被切成个片段;而患者的则被切割成长度为对碱基和对碱基的两种片段。
(4)如果某人的 p 53基因区域经限制酶 E 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碱基对的四种片段,那么该人的基因型(以 P 表示正常基因, P 异常基因)。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部分。
(2)图2是某家庭系谱图。
1)甲病属于遗传病。
2)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遗传病。
3)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4)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3)研究表明,人的 ABO 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 IAIBi 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 Hh 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 H 基因的作用下形成 H 物质,而 hh 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 H 物质。 H 物质在 IA 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 A H 物质在 IB 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 B ;而 B 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基因和基因。
2)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4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 hhIBi ,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
3)一对基因型为 HhIAiHhIBi 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 O 型血孩子的几率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