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方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推毂,曰:‘阃①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注解】①阃:城门之外。 ②上功:呈报功劳。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尚食监高祛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数:多次
B.良久,召唐,曰 让:谦让
C.皆自用士             飨:犒劳 
D.且云中守魏尚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罪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用也    而莫夭阏者 
B.跪推毂临清流赋诗
C.军功爵赏皆决外          州司临门,急星火
D.复为云中守 但刘日薄西山

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B.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C.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D.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
(1)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2)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5题。
秦孝王俊,字阿祗,高祖第三子也。
初,颇有令问,高祖闻而大悦,下书奖励焉。其后俊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上遣使按其事,与相连坐者百余人。俊犹不悛,于是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为妃作七宝羃罹,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每与宾客妓女弦歌于其上。俊颇好内,妃崔氏性妒,甚不平之,遂于瓜中进毒。俊由是遇疾,征还京师。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廨舍而已。臣谓可容。” 上曰:“法不可违。”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杨素复进谏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上曰:“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卒不许。
俊疾笃,未能起,遣使奉表陈谢。上谓其使曰:“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 俊惭怖,疾甚。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复王官,不许。岁余,以疾笃,复拜上柱国。二十年六月,薨于秦邸。上哭之数声而已。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敕送终之具,务从俭约,以为后法也。王府僚佐请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隋书文四子传杨俊》)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颇有令问令:美好
B.上遣使按其事按:考查,核实
C.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固:坚持,固执
D.安能亏法乎?亏:亏待


2,4,6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弦歌于其上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B.①上以其奢纵,免官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甘加兵谋魏十余年
C.①秦王之过,不应至此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庶臣下守之而不失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隋文帝反对奢侈腐化行为的一组是
①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②上忿然作色,升乃止。③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复王
官,不许④复拜上柱国。⑤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文帝的儿子杨俊,恃宠违制,生活奢侈。文帝派人查处,以示警告。
B.杨俊不思悔改,大修宫室,制造奇巧奢华的器物,追求奢华享乐。
C.为了有效制止奢侈恶习,隋文帝依照法规对杨俊加以惩罚,大臣们劝文帝不要对杨俊惩罚,文帝坚决不因儿子而枉法。
D.杨峻病死后,文帝又命令丧事从俭,烧掉杨俊建造的侈丽之物。

13.翻译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共10分)
⑴“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廨舍而已。臣谓可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不知何以责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5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土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儒《逊志斋集·吴士》
10.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谈必推孙吴 推:推崇
B.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将:让……为将
C.月靡粟万计 靡:倒下
D.士及麾下遁去 遁:逃跑

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尤善谈兵然而不霸者,将劣也战而不知兵士诚以为然,俾为将

A.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不同
B.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也相同
C.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相同
D.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也不同

12.对下列句子的结构,补充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张土诚称王姑苏 (省略句,“姑苏”前省略了介词“于”;又是倒装句,状语后置)
B.粟帛莫富于姑苏 (一般陈述句)
C.于胜小敌何有 (倒装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D.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  (省略句,“与”之后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1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结党营私,挥霍享乐,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B.吴士善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又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败名裂。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深得张士诚重用,但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强兵用兵,一战即溃,自己也被俘被杀。
D.吴士只会自夸,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与国朝争雄”的计划成了泡影。

14.根据原文内容,试翻译下列句子:(共5分)
①原句:自高其能 
②原句:形势莫便于姑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没有才华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 同“仇”,仇恨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居乡三逐,事君五去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请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史记·李斯列传》)
注:①黔首:秦称百姓为黔首。②赍(jī):送东西给别人。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请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2)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3)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