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1年以来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
注:2008年以来,受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投资贡献率平均约23%,消费贡献率约75%。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就需要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请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有关举措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政策的正确性。
材料一: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它能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入血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中共中央对此十分关注,指出,空气质量也是民生,PM2.5治理应上升到国家层面,建议由环保部牵头,国家环保部起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草案),广泛征求民意,明确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关注“空气质量问题”的政治学依据。
材料二:江苏省率先在13个省市建立了监察点,并于2012年4月1日在江苏省环保厅的网站上公布包括13个市的PM2.5的监测数据。公众发现江苏省选取的监测点有些位于学校、公园、绿地附近,对这些“环境优美”监测点产生质疑:“太绿化”、“太生态”的监测点测出的数据,是否掩盖空气真实污染程度?
(2)请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有关知识说说空气监测如何做到取信于民?
超载严重、质量堪忧、事故频发、监管不力……在校车安全备受关注和质疑声中,中国政府针对校车安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环节,迅速制定法规“力保”校车安全。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于2011年11月11日正式全文公布,广纳民意。此事引起了某班同学广泛关注,同学们就维护校车安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有同学认为自己是一普通百姓,就是提了意见也不管用。
(1)对于“自己是一普通百姓,就是提了意见也不管用”的观点,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此观点的错误之处。
(2)同学们想把汇总整理后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有关职能部门,你认为可以向本市哪些部门反映(至少2个),并说明你的理由。
2011年到2012年的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新修改的《选举法》颁布实施后的第一次。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预计达9亿多人,乡级人大代表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这次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2012年2月25日是盐城市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市委书记赵鹏以一名普通选民的身份参加盐城市亭湖区第九届人大代表市直党群选区主会场的选举大会,盐城中学高三年级有选举权的同学也参加了亭湖区投票选举。有一低年级同学说:“人大代表有什么用啊?无非是开开会、举举手。”
(1)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中有哪些选举方式?
(2)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向这位同学做好解释工作。
材料一:从美国纽约发起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如今已扩散至美国全境。对此,共和、民主两党纷纷表态,不过他们的立场截然相反。
党派 |
态度 |
民主党 |
认为“人民很无奈”,抗议代表了各界对金融体系运作问题的反感;该运动反映出美国人最崇尚的价值观——“正义和公平”。 |
共和党 |
认为越来越多的“暴徒”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反美、反资本主义和反自由市场”的,是旨在分化美国的“阶级战争”。 |
材料二:2012年2月27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2011年联邦改善限制性建筑和区域法案”,将“进入或滞留”指定的“限制”区域定性为重罪。该法案几乎全票通过,这表明不管民主党与共和党摆出怎样的姿态,他们都代表商业和金融寡头的利益,并且,对于去年针对社会不公的民众抗议运动充满恐惧和敌意。目前,这一法案还需要奥巴马总统签署才能生效。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美国哪些政治制度?
(2)对两党在“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上的态度分歧,你是如何看待的?
材料一: 2012年,英国迎来隆重的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在位60年间,伊丽莎白二世曾出访海外300多次,在英国各地访问2.5万多次,主持了超过100次国宴,收到过350万封信件,授予了近40万个荣誉头衔和奖项。但是,她从不试图影响英国政治,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发表任何未经英国政府认可的政治观点。
材料二: 2012年3月19日,法国宪法委员会宣布,来自不同政党的10名候选人将参加2012年法国总统竞选。目前,左派社会党的奥朗德、右派人民运动联盟的萨科齐和极右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3名候选人。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英、法两国政体的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英、法两国政体“异中有同、殊途同归”。请运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对此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