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1年以来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
注:2008年以来,受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投资贡献率平均约23%,消费贡献率约75%。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就需要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请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有关举措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政策的正确性。
材料一西藏是我国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40多年来,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西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了西藏人民平等和自治权利的实现。2008年7月,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会见达赖喇嘛的私人代表时强调:“在西藏,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绝不会动摇的”。
材料二西藏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地处高寒、人烟稀少,但蓝天晶莹、雪山耸立、草原辽阔、江河奔流、寺庙辉煌、民俗独特。西藏自治区政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积极发掘藏区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
回答问题:
(1)为什么在西藏地区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动摇?
(2)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哲理?
(06政治江苏卷)辨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比劳动更重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文字篇》显示三种不同的“和”字、《星光篇》的“放飞和平鸽”、主题曲《我和你》等昭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80多位全球政要参加开幕式,20多位政要参加闭幕式,成就了一次奥运赛场外的“外交盛会”,展示了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决心。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简要分析我国建设“和谐世界”的依据。
(2)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建设“和谐世界”的必要性。
(3)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
材料一: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指出,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
材料二:2009年3月5日,温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他从三个方面总结了2008年来的主要工作,并就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以下原则: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其中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常识道理?
(2)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问题?
(3)民生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从哲学上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4)请你从经济常识角度给政府提出一些建议,使政府更好地实施民生新政。
材料一: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1)《政府工作报告》的上述内容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2)运用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体现的哲理。
(3)运用经济学知识,请你为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出至少3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