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联系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看漫画《取之不尽》,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 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扩大医 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
(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辨析:一国两制是联邦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了实行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政府由强制的收容遣送改变为自愿救助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结果是“三证”不全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和居留取得了合法资格。(“三证”包括身份证、暂住证、进城务工证)
问题:将收容遣送改为自愿救助管理说明了什么?(10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2003年中央财政新增47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就业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8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为引导农民按需有序流动就业,国家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1)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目前我国农民工已突破1亿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请你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出三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