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一:
 
注:①据有关专家预计在人均GDP达到2万至 2.5万美元时会迎来CO2排放量下降拐点;
②2012年中国人均GDP约为6141美元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月12日统计)

注:我国很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材料二:2013年到了《环保规划》的中期, 2013年2月19日,环保部确定将对包括19个省(区、市)的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内的重点控制区,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及燃煤工业锅炉的新建项目。同时受“美丽中国”概念的影响,各项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使该行业成为政策扶持的重点行业。每年预算安排充足的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保企业技术创新、集聚发展、晋升资质、行业交流和对外宣传等项目。
材料三: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l)描述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3)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着力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同时自2009年1月14日起,国务院出台钢铁、汽车、造船、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顺应客观环境引导产业升级,维持当前经济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政府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合理性?(6分)
(2)说明我国政府出台产业调整规划的依据?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从2008年3月24日开始,奥运圣灭开始在全球范围传递,它点燃了国人无限的激情。但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的过程中,受到了“藏独”分子和西方反华势力的干扰。美国众议院和欧洲议会还通过决议,支持“藏独”分子阻挠圣火传递的行为,并肆意歪曲西藏的历史和现实,对中国政府进行无理指责。对此,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许多国家纷纷表态支持中国的立场。
问题: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中中国政府所持态度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精神’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价值取向,是推动浙江发展的动力,是造就浙江经济社会勃勃生机的精神支撑。2000年浙江人首次提炼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到了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又把浙江精神进一步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新的浙江精神有了新的内涵,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正是因为浙江精神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所以,浙江精神才不会陶醉于历史,不断得以升华。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浙江精神”的认识。
材料二: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2)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态度的正确性。

阅读图表和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表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品名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彩电(台)
89.8
16.9
96.6
48.7
134.8
84
137.5
90.3
冰箱(台)
66.2
5.15
80.1
12.3
90.7
20.1
96.8
24.9
洗衣机(台)
88.9
16.9
90.5
28.6
95.5
40.2
96.8
44.1
空调(台)
8.1
0.18
30.8
1.32
80.67
6.4
94.8
8.5
电脑(台)
0
0
9.7
0.47
41.52
2.1
53.2
3.14

材料“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是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为此,我国政府于2009年2月1日在全国展开“家电下乡”活动,农民购买家用电器将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13%。
(1)归纳图表中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政府展开“家电下乡”活动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有哪些?
(3)结合图表和材料分析“家电下乡”的现实经济意义。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G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投资率
42.9%
44.8%
46.9%
j0.4%
消费率
51.6%
50.2%
48.6%
45.7%

注:据有关资料洲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可新增GDPl06.12亿元,而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只新增GDPl00.02亿元。)
材料2:近年G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表


年份
生产总值
增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实际增幅%
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实际增幅%
农村占全社会消费
品零售额的比重%
2004
11.8
7.7
5.O
38.1
2005
11.6
8.2
5.9
36.8
2006
13.4
10.4
8.3
35.4
2007
15.2
10.1
7.3
33.8

材料3: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当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紧要的就是立足扩大内需,积极扩大内需,扎扎实实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问题:
(1)材料l、材料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材料1和材料2有什么联系?(3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