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节能减排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长期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普通百姓的支持。
材料一 “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十年来,北京市能源消耗呈现总量下降的趋势,下图为能源消费构成情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图中的市场主体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3)下表是北京市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的部分内容,概括其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内容
政治生活道理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分解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任务的通知》,明确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下降的目标。

完成2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核心区4.4万户平房采暖小煤炉改造;推动实施平原地区35万亩造林绿化,新增水域面积100公顷,增加城市环境容量。
       ②
研究实施使用清洁能源供暖设施运行等补贴政策,在铸造、汽车制造、汽车修理、印刷、餐饮等行业,开展环保专项检查。
       ③
做好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组织开展PM2.5源解析及治理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目前我国近三成农业户籍人口居住在城镇,处于“半城市化”状态,普遍面临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覆盖不足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新市民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公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重视解决新市民的问题的理由。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对是否引进国外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网上进行公布,并要求群众发表意见。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对是否引进化工企业在在网上公布草案。最后市政府结合民众意见和建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放弃引进该项目。
结合材料分析,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21世纪,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平发展理念的提出与之相契合。基于此,我们对国际文化的形势有三个基本判断:一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二是不同文化间对话多于对抗;三是对外文化工作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博大的胸怀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其精义重要内容,也在于此。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把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不断开创对外教育文化交流工作的新局面。
上述材料包含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