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B.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百年以来,我国前卫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经历了多次嬗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五六十年代的“反西方——冷战”,八十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

A.爱国进步 B.迷信落后
C.救亡图存 D.正义理性

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1865-1895)
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1)
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梁启超指出:“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之童所能知也。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民心理之所同然。是故声气所感,不期而治乎中外也。”这表明梁启超

A.对戊戌变法立宪改良失败的反省
B.肯定辛亥革命顺应近代化潮流
C.认为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D.继续改良反对暴力革命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国家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C.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