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 B.鸦片战争 | C.通商战争 | D.夷匪犯境 |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
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
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
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
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伏尔泰感叹孔子的学说并称为“新的精神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
A.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精神枷锁 | B.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 |
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 | 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 |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 | B.康德 |
C.洛克 | D.伏尔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