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 B.田庄规模生产 | C.个体农户耕作 | D.官府募民耕作 |
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表中四川数据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省别 |
五大(1935年) |
六大(1945年) |
江苏 |
4.7% |
0.9% |
湖北 |
5.8% |
5.6% |
湖南 |
6.6% |
8.2% |
四川 |
6.1% |
12.3% |
河北 |
3.9% |
0.8% |
A.国民党的性质发生改变B.国民党的统治范围扩大
C.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化 D.中国抗战形势的影响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
张海鹏先生在《20世纪的中国政坛风云卷》中认为:“新政的某些措施已经触动了清朝统治的根本,如在政治上宣布预备立宪,在中央设资政院,在各省设咨议局,扩大了民众表达。单纯的封建专制制度已不存在,民主政治及有关法律有些在试行,有些在准备和确立之中,整个政治制度正在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演变迈进。”上述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前君主专制巳经不存在 |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 |
C.“新政”有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 |
D.“新政”确立了民主政治 |
古罗马流行的观念:他们的法律制度,一半受其特有的法律支配,一半受人类共同的法律支配。罗马皇帝曾有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这表明()
A.法律都是国家主观意志的表现 |
B.罗马法维护罗马全体人民利益 |
C.国家意志和客观规律间处于对立状态 |
D.法律制定应遵循客观经济社会规律 |
《元史·释老传》记载:“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乃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则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元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
B.元代对蒙古地区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
C.元代对西藏地区采取特殊统治政策 |
D.元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