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命业副之副:担任副将 |
B.间至雁门北口间:道路中间 |
C.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引:退兵 |
D.即拊膺大恸拊膺:捶着胸膛 |
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所获倍于人 | B.以功迁云州观察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C.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 D.因指陈家谷曰 |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曾对同伴说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一生都在疆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 |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
D.杨业兵败至谷口,不见埋伏的援军,心知必死无疑,反身与辽兵力战,后被擒,杨业感叹奸臣逼迫出兵,绝食而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2)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共10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绝如缕缕:细丝。 |
B.苏子愀然愀:忧愁凄怆。 |
C.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 |
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虽:虽然。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C.举匏尊以相属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B.侣鱼虾而友糜鹿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渺渺兮予怀 |
B.客有吹洞箫者 |
C.而今安在哉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对上面语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描述曹操打败刘备、攻破荆州、沿江东下、战舰千里、旌旗蔽日的宏大场面,目的是赞扬曹操的军事才能。 |
B.文中之“客”有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悟。 |
D.苏子的思想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
给下面画线处断句: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荀子·劝学篇》)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0分,每小题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同“性”性格)而绝江河(横渡) |
B.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洪亮”)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
C.则耻师焉,惑矣(疑惑)士大夫之族(类) |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
B.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 |
C.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其曲中规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冰,水为之 |
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以雨名,志喜也志:标志。 |
B.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适:恰好 |
C.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炽:强盛 |
D.今天不遗斯民遗:遗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故为之文以志 |
B.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述喜雨亭命名缘于当地遇旱喜逢大雨,而恰逢该亭落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忧同乐的感情。 |
B.本文开篇引经据典,借古代周公、汉武、叔孙等历史名人的史实说明以“雨”命名的习俗古已有之。 |
C.文章说明了雨水对于百姓生活、社会安定、乃至官吏安逸都有直接的关系,表现了作者重农和富民的思想。 |
D.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劈首破题,继而述说亭以雨名的经过,最后以歌作结,首尾贺合。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2)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一 雨 三 日 伊 谁 之 力 民 曰 太 守 太 守 不 有 归 之 天 子 天 子 曰 不然 归 之 造 物 造 物 不 自 以 为 功 归 之 太 空 太 空 冥 冥 不 可 得 而 名 吾 以 名 吾 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