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所染
《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注释】①:堪通湛,浸染之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染于苍则苍苍:深青色 |
B.宗庙破灭,绝无后类绝:全然 |
C.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淳谨:敦厚谨慎 |
D.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比周:结党营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舜染于许由、伯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
B.此五君者所染当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以其行理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墨子以“必择所堪,必谨所堪”,结束全篇,言辞恳切。墨子悲天悯人,谆谆教诲,告诫要交友得当,国君要用人得当。 |
B.《所染》篇以染丝为喻,说明天子、诸侯、大夫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和朋友,以取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 |
C.《所染》文气贯穿,前后的说理具有一致性。所举基本都是正反两例,将圣王和暴君,贤臣和好佞基本相对。 |
D.墨子将国君比作丝,将臣比作染料。有良臣辅佐则“染当”,“染当”则顺天理而行,顺天理而行则可“功名蔽天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5分)
(2)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34分,共7小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qiú,意为“贿赂”)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语文读本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衣:衣服 |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给……吃 |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谏:规劝 |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咐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②即为孙叔敖衣冠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
B.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
请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 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选自明朝方孝孺《深虑论》,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34分,共7小题)
离魂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有位优秀的幕僚)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跣足:光着脚 |
C.倍道兼行,数月至蜀倍道:离开大路 |
D.见在舟中见:通“现”,现今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②女闻而郁抑
③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④覆载之下,何颜独存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⑥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⑤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京城。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
请把下面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况钟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②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③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 juān):免除②织造:明代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常以宦官担此任。 ③卫所:明初的军队制度,这里指驻军。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奇:奇怪 |
B.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暗:昏暗,糊涂。 |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劝:劝勉,鼓励。 |
D.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起:出身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当官缜密严整的一组是 ( 3分 )
①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②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③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④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⑤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⑥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免除苛捐杂税,定立教民条文,事情对朝廷不利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
B.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对况钟有恩。这时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到思忠属下作事。 |
C.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况钟,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 |
D.况钟开始处理事务时,围立的群吏在四周请他写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2)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不得多于6处)
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汤文正公斌,抚吴莅任时,夫人公子皆布衣,行李萧然如寒士,日给惟菜韭。公一日阅簿,见某日市双鸡,愕问曰:“吾至此,未尝食鸡,谁市此者?”仆以公子对。公怒,立召公子责之曰:“汝谓苏州鸡贱于河南耶?汝思啖鸡,便可归去。恶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 并笞其仆而遣之。又公抚吴时,有司报湖荡有莲芡,公驳还。吏固以例请,公曰:“例自人作,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惠。且莲芡或不岁熟,一报部,即为永额。欲去 之,得乎?”常熟某氏奴,讦告其主国初时得隆武伪札,迫主远遁,欲据其主母。公曰:“国家屡更大赦,此草昧事,何足问?而逆奴乃以讦其主乎?”焚其札,毙 奴于杖,中外快之。
汤文正抚苏,奏革淫祀,投上方五通神像于湖中,世多纪之。先是,上方山民,掘地得碑,其文曰:“肉山酒海,遇汤而败。”可知淫昏气焰,必待正人得位而始衰,亦早有定数也。
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落职,公奏留之。祖制衣靴欲奉公,久之不敢言,乃自著之。任潼关道副使时,朝邑雷子霖以理学显,文正治事之暇时造其庐,以志景幕。
文正赴岭北道任,雇一骡,载幞被出关去,及移疾受代,衣物了无所增。至京,贫益甚,赁居委巷,御寒只一羊裘。冬月入朝,卫士识与不识咸目之曰:“此羊裘者,即汤尚书矣。”
人谓公之廉直似海忠介,而去其烦苛,精敏似周文襄,而行以方正。若其学识纯粹,世惜其用之未尽者,又非二公之所得而比矣。公学宗孙夏峰先生,自言为方面时,居官行政,只遵宁陵吕叔简《从政录》,行之不尽。惜文集不全,今所刊《汤子遗书》数种,皆失本来面目。
以江南巡抚内迁大司空。其殁于京邸也,同官唁之,身卧板床,上衣敝蓝丝袄,下著褐色布裤。检其所遗,惟竹笥内俸银八两。昆山徐大司寇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其清介若此,而生前犹有以伪学劾之者。使士大夫人人能如汤之洁己奉公,又何致天下事不可收拾哉?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有改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文正抚苏,奏革淫祀淫:过度 |
B.文正治事之暇时造其庐造:到……去 |
C.昆山徐大司寇赙以二十金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 |
D.夫人、公子皆布衣布衣:平民百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莲芡或不岁熟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B.并笞其仆而遣之则或咎其欲出者 |
C.必待正人得位而始衰秦王还柱而走 |
D.以江南巡抚内迁大司空敢以烦执事 |
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汤文正“清俭”和“爱民”的一组是
A.赁居委巷,御寒只一羊裘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惠 |
B.行李萧然如寒士,日给惟菜韭及移疾受代,衣物了无所增 |
C.焚其札,毙奴于杖文正治事之暇时造其庐,以志景幕 |
D.上衣敝蓝丝袄,下著褐色布裤 祖制衣靴欲奉公,久之不敢言,乃自著之 |
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焚其札,毙奴于杖,中外快之。
(2)卫士识与不识咸目之曰:“此羊裘者,即汤尚书矣。”
(3)其殁于京邸也,同官唁之,身卧板床,上衣敝蓝丝袄,下著褐色布裤。